最近身邊朋友換工作的越來越多了,有的已經從體制內辭職,有的在傳統高大上公司遞交辭呈的路上。他們想出來創業,或是加入創業公司。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,但這就是中國這些年的現實。舊經濟在摧枯拉朽般節節敗退,新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向著太陽。顛覆太大,反轉太快,按照竇文濤的口頭禪----這是要變天啊。媒體大肆鼓吹著大眾已經被點燃的神經,什么“創業點亮人生,時代為你燃燈”,blablabla。天確實變了,但是這天是不是為你變的,很難說。就像一線城市繁華的夜景,和你有沒有關系,很難說。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,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,是不是一步好棋,也很難說。創業公司不是想進就能進的,不僅是行業門檻,還要有更高的職場素質要求,你確定你行么?比如不能做到以下幾點的,我個人認為不適合去創業公司。
1不能All in的不要來創業公司
我自己是寧波人,我們那一片,選擇做生意的,比選擇走仕途的要多。在我們那里有一句著名的口號--“白天當老板,晚上睡地板”。創業,一定要有All in (全部投入)的身心狀態。理解的All in的狀態是:平日和周末是沒有差別的,上班和下班是沒有界線的。別人周日晚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,你在電腦前和客戶焦頭爛額,都要習慣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你要享受這種All in的狀態。為什么渴望下班?為什么期待周末?因為你覺得工作是為老板的業績,時間賣給了公司,不屬于自己,沒有歸屬感,只有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才由自己支配。當你覺得這份事業是自己的夢想,時間都用在為自己成就的時候,你才會享受這個過程。你不會數著點下班想著去哪里玩,而只會抱怨為什么時間永遠不夠用,因為你知道,所有的時間,都是在為自己賣命。你要告別文藝小資的生活,比如一下午的美好時光,只負責慵懶;告別任性的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,詩和遠方;你要開始明白,在創業公司,工作就是生活,要不然你干嘛來創業公司啊。
除了主觀意愿外,客觀上創業公司也必須保持這種All in的狀態。創業公司和大企業不一樣,和事業單位也不一樣,創業公司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。一只眼睛看著外面商業環境的變化,隨時準備調整戰略戰術適應市場,另一只眼睛盯著內部的團隊,隨時要調整和救火。
2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
創業公司在成為獨角獸公司前,在未進入大眾的視野前,在獲得市場的認可前,都是脆弱的。本身創業公司能活下來的比例就不高,能混得好的就更少。創業公司在起步發展階段,沒法做你的個人名片背書。在有名的大公司,在外界你就是甲方啊,你說我們要招聘了,簡歷下一秒就收到手軟看不過來;你出門和其它公司談合作,公司Title就是溢價的籌碼。但是創業公司不是啊,十年前誰知道阿里巴巴會是今天這樣,三年前多少人預見滴滴打車是現在的規模。創業公司就是這樣,你空有一個好故事好前景,人家不信啊。所以,不管別人怎么看,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斷,用自己的左手溫暖右手。加入創業公司,說明你多半是個愛冒險,愛折騰,不甘平庸的野心家,你無法預見五年后的自己會是什么樣。別說五年了,兩年后的樣子都不知道。但這就是創業公司啊,有未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,A輪B輪C輪IPO,然后突然身價就不一樣了。但也不保證第二天就觸礁沉亡,除了經驗和能力,沒有實現商業變現的可能。人生的大起大落,會在創業公司重復上演,心情也經常會像坐過山車一樣。這種感覺怎么形容呢?請讓我引用杜紹斐的原話:“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,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復,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,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,世界都是我的了。”是的,我們經常是這樣神經質的。上一刻都被自己感動了,下一刻又覺得自己被掏空了。比如你辛辛苦苦培養的人終于養到可以分擔你壓力的時候,卻被別的大公司兩倍薪水挖走了;比如你發現大公司的辦公室政治,創業公司一樣也有;比如你和別人談情懷談夢想談未來的估值,別人卻和你談薪水談期權談福利待遇。
拜托,我們是創業公司。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一點也不友好,商業怎么這么邪惡,人心怎么這么世俗。所以馮唐才能寫出那么血腥現實的文字--“世界這么多兇狠,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獄,內心沒有一點混蛋,如何走得下去。”職場作家和全職作家,見識,內心,段位,果然還是不一樣的。所以,如果沒有自帶雞血,沒有大心臟,沒有一刻篤定的心,不要來創業公司,不然你會很折磨,很焦慮,很沒有安全感?,F實每天都是錘子,玻璃心的,早就被碎成渣了。
4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
一個成熟的公司,每個人都是這個公司系統體系里的螺絲釘,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。一切按照流程走,不犯錯,不犯渾,到一個階段學習一個階段需要的知識內容,一步步的晉升。